首页 > 民俗常识 > 风俗习惯 > 常熟的节令民俗、岁时节日和传统文化

常熟的节令民俗、岁时节日和传统文化

【 xiumi360.com - 风俗习惯 】

常熟市古称琴川、海虞、南沙等,又称江南言子故里,简称虞、虞城。常熟市历史悠久。常熟的节令民俗、岁时节日和传统文化有哪些呢?秀米生活常识搜集整理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常熟的节令民俗、岁时节日和传统文化

常熟的传统节日

常熟旧时形成习俗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新年伊始,自此五天内均有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叫过新年。

年初一,家家户户帖春联,男女老幼穿新衣,象征万象更新。凌晨须燃放爆竹,叫“开门炮仗”。小辈要向长辈“拜年”,亲友见面,要互道“恭禧”。早餐吃糕团汤、团圆面或馄饨,以取“高升”、“团圆”和“兜财”的吉利。入夜,各家提早就寝(称“关日头困”)。是日,举凡起居饮食,都用吉祥词语,读书人家则在红纸条上书写“岁朝执笔诸事大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等吉利话。全天不借火、不汲水、不扫地。商店休业。街上多设摊出售年画和儿童玩具。城区北大街经及大田岸、石梅场上有跑马戏、变戏法、套泥人等游乐活动。

初二,各家开始走亲戚,拜年贺喜,俗称“跑亲眷”,彼此应酬。

初三,称“小年”,吃“百岁圆”。农民则把节日里积存的垃圾,倒在田角上,称“滑田财”。

初五,传为“路头(财神)生日”。自初四深夜起,家家户户先焚香点独,迎接财神。至初五日,吃“兜财馄饨”,商家举行“接财神”祭仪后。在店内吃“路头酒”,祈求财源茂盛,生意兴隆。但商店老板往往就在此时,宣布店员去留,弄得几人欢乐几人愁。

节日中泡茶,多放一枚青橄榄,以橄榄拟金元宝,称“元宝茶”,预祝进宝发财。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上元之夜,叫“元夜”,也叫“无宵”。是日,各家吃元宵(汤圆)。入夜,大街小巷,燃放鞭炮焰火。家家户户,焚香点烛,陈设供品,迎接“灶神”(腊月廿四送“灶神”)。城乡各地还举行灯市,儿童牵兔子玩乐。

清明 民间有“上坟”、“扫墓”、“踏青”的习俗。一般人家,先在家祭祀祖先,俗称“过节”。然后,举家携带酒肴、锭帛、纸钱,前往祖坟祭扫(上坟)。春光明媚,虞山山麓,游人“踏青”,络绎不绝。是日,家家做“青团”当点心。

上巳 农历三月初三日,称“上巳”节,传为真武诞辰。虞山祖师庙(供真武)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成群结队,登山烧香“报娘恩”完愿。是日,西门外山麓和城市闹市,游客如云,茶楼酒肆,座无虚席。官绅豪富人家,还携眷约友,乘画舫,设华筵,去西门外尚湖中,饮酒作乐。也有游客合雇小船,荡漾湖上,称“摇出水”。

立夏 是日,一般人家有吃草头(苜蓿)摊面衣和咸鸭蛋之习,并有“称人”(称体重)习俗,祈求在夏季无灾无难,不减体重。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是日,各家门上县挂艾、蒲、蒜,有的帖神符,挂钟馗像,以示“辟邪”、“驱鬼”。室内用苍术、白芷等药物烟熏,驱逐虫蛇。饮雄黄酒。给小孩穿“五毒”衣,并用雄黄涂抹小孩耳、鼻,于额部书“王”字。妇女用彩绸丝绒制成粽子、老虎等形状的“香囊”挂在小孩肩头或胸前,以祛恶邪、避百毒,并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传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夏至 是日,有吃夏至粥之习俗。粥以糯米掺小麦、赤豆、蚕豆、玉米、红枣、糖等煮成。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日,相传是夕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之期。是夕,妇女以瓜果、香烛供奉,并盛清水一碗将针投入,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乞巧”。是日,人家多以面粉、芝麻制成油炸食品,谓“巧果”,分食家人,并馈送亲友。

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是日,城乡人民祭祀祖先,称“过七月半”。道士于节日夜在虞城南门外坛上“放焰口”,诵经施食,超度亡魂,称“中元普渡”。还有举行盂兰盆会,以大篮贮百味,供奉诸佛。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是日,仕女出游,名为“踏八步”,以社疾;走三桥,谓之“过运”。家家吃月饼、鲜藕、糖烧芋艿。入夜,各户庭中供“香斗”、月饼、瓜果,斋奉月宫。有些“香斗”扎成楼台亭阁,争奇斗胜。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又名“重九”。是日,吃重阳糕,饮菊花菊。市上出售的“重阳糕”上插有五彩小纸旗。传有登高“避祸”之说,城区人民多登虞山,兼赏秋色。

冬至 家家要祭祖,邀亲友吃“冬至夜饭”,俗有“冬至大于年”之说。

除夕 农历一年最末的一天,称“除夕”,也称“大年夜”。是夕,各家祭祀祖先,称“接真”。合家团聚,围坐一席,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质量。贫富悬殊。贫民但求一饱,略有荤腥已足。富有人家,席上陈设冷盘、点心、水果外,必备“四帽子一伞”(即四热炒一暖锅)的丰盛菜肴。另备一碗青菜,称“长庚菜”,以祈延年益寿;一碗黄豆芽,称“如意菜”,象征称心如意。年夜饭要特意多备使之有余,饭中要放黄豆及荸荠若干。饭后,长辈持“压岁盘”给儿孙,内装茶食、糖果,并有红纸袋,袋中贮钱币,称“压岁钱”。室内放一盆炭火,称“旺盆”,取“兴旺”之意。堂上点“守岁烛”。半夜不寝,称“守岁”。是夜,各店铺遣人手持灯笼向债户收债,贫苦人家则躲外方,须至凌晨始能回家。深夜,各家就寝前,多鸣放鞭炮,称“关门炮仗”。此外还有如下习俗:以蚕豆升许,入锅爆炒,“毕剥”有声,称“炒发禄”;将连根青葱和瘦长木炭用红纸封束,倚门枢间,称“撑门炭”;取脚炉盖装石灰,筛于户外阶前,累累如串月,称“印宅基”;以冬青、柏枝集束,悬挂大门楣上,以祈吉祥。

建国后,移风易俗,旧时节日有的已渐废止,有的保留传统,革除了其中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色彩,赋予了新的内容。“除夕”和“春节”相连,仍是全民性的传统节日。除夕之日,家家户户大搞卫生,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春节期间,国家规定放假三天,各单位举行各种团拜会、座谈会、联欢会、送春联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机关、团体、工厂、乡村、学校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慰问烈、军属和孤寡老人。“清明”节,人们祭扫祖茔,并开展祭扫烈士陵墓等活动,缅怀先烈,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端午”节,除保留了吃粽子的习俗外,每年都大搞爱国卫生运动,除害灭病。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花好月圆,金桂飘香,民间仍有吃月饼和糖烧芋艿,以及赏花、赏月的习惯,并逐渐流行赏月晚会等活动,主题多为“团圆”和“思亲”。九月初九日“重九登高”则逐渐演变为老年强身和中小学生结合体育锻炼的秋游登山活动。

建国后,国家经公元纪年,先后明文规定了以下新的节日和纪念日:

1月1日为元旦,

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12日为植树节,

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5月4日为青年节,

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7月1日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9月10日为教师节,

10月1日为国庆节。

每年逢这些节日,城乡人民和党政军各机关、学校与企事业单位,都根据节日内容,结合实际,举行多种形式的庆祝纪念活动及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并结合形势任务,举行革命传统报告会,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报告会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与传统节日相交织,形成了继往开来的新习俗和新风尚。

常熟的婚丧喜庆

一、婚嫁

旧社会男婚女嫁是“交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具有封建的宗法观念和迷信色彩,礼俗繁琐。一般须经过央媒、订婚、结婚(做亲)等过程。

央媒、订婚,即由双方家长为子女选择门当户对、年龄相近的对象,央媒作伐。先由媒人持女方庚帖(按天干地支记载生辰八字)送往男家,男方请算命先生“合肖”,得“吉”即通知对方订婚。订婚又称“文定”、“定亲”。男家择定吉日,备大红“求”字帖,附首饰、衣物送往女家,称“行盘”。女家收帖受礼,称“纳采”,即备大红“允”字帖和“年庚帖”交来人归报男家。此后,男家再择定吉日,备聘礼、聘帖送往女家,称“行聘”。聘礼的多寡,贫富悬殊。为予女治婚,豪门富户,竞尚摆阔,清贫人家,也有因之而变卖家产或借巨债的。

结婚,俗称“做亲”。男方择期,遣媒征得女方同意,俗称“道日”,也称“请期”、“请庚”。结婚期间,男女两家张灯结彩,宴请亲友,有前三朝、后三朝之习。婚日前一天女方把妆奁送到男家。当晚,新房铺床,并请父母在学堂、荫下多子者睡一宵,称“暖床”。婚日,男方发轿(低乡以快船前往)迎亲,鼓乐前导;女家以莲心羹、粉团子款待新婿,称“三道茶”。茶后告辞回家,等候新娘“于归”。新娘盛装上轿,面覆红巾,母女必哭泣以示惜别,并由兄长、弟弟或舅父抱新娘入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自网络,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xiumi360.com/minsu/586.html

© 202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秀米生活常识 版权所有

QQ联系方式:vip@xiumi360.com    [tags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