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常识 > 风俗习惯 > 常熟独特的民风民俗_常熟的民俗人文风情

常熟独特的民风民俗_常熟的民俗人文风情

【 xiumi360.com - 风俗习惯 】

常熟独特的民风民俗

常熟的风俗包括新年贴春联穿新衣、接财神、闹元宵、三月初三进香、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吃糕、送灶神、贴门神、赶庙会等等,都是参与人数众多的民间活动。和秀米生活常识小编一起具体来看看还有哪些相关的详细介绍!

常熟独特的民风民俗 - 秀米生活常识(www.xiumi360.com)

常熟故事

常熟地处江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千年来,常熟的先民们开疆辟土,逐水而居,一代代地为生存发展而披荆斩棘,一代代地文明的薪火向下传递。就在这漫长而又灿烂的岁月更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关于天地日月,关于虞山尚湖,关于神仙英雄,关于特产风物,可说是应有尽有,瑰丽多姿。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常熟人文精神长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1987年,国务院“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三套集成”工程启动,常熟组织专人收录编集,从而有了自己的民间故事集,共计收入神话、传说、故事110篇,常熟故事专集也在1985年后陆续推出。

荡湖船

荡湖船,旧时境内迎神赛会时各乡镇普遍流行,尤其是任阳、唐市、横泾等水乡更为盛行。解放后,荡湖船不仅在节日里出现,且搬上文艺舞台。

花鼓

花鼓、莲湘,在浒浦、福山等地流行。表演时各人持花鼓、莲湘,边唱边舞,活泼、欢快。打莲湘有文武之别。文莲湘,演员表演时歌舞并重,节奏轻快,武莲湘,演员表演时活跃、自由,节奏流畅,动作粗犷,呈现一派欢乐气氛。

龙灯

龙身大小、长短不一,色彩一般取青、红、皂、白、黄。如几条龙灯会聚于一处时间表演时,举黄龙为首。龙灯耍法中,还有“蛇脱壳”、“叠罗汉”、“撬荷花”等高难动作。龙灯流行在常熟城乡各地,尤其是东乡梅李等地最盛。每年元宵节或夏秋之交举行龙灯会。 赛龙舟

常熟以往每天春秋两季举行。春季,最为热闹的是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大东门外南塘三里桥,四月初二西门外湖甸李王庙、藕渠戈庄,七月初三、初四南门外3次活动。秋季举行的竞渡,叫做“划青苗”,借此预祝丰年。练塘、大义等地的龙舟竞渡,也是相当热闹。 虞山琴派 在长达3000年的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的琴人中间,称某些具有共同特点者为琴派。其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地方色彩、师承渊源和所据传谱。 明代末年,虞山派兴于江苏常熟,因当地有虞山而得名,(也称熟派、琴川派),其创始人严天池,在常熟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琴社组织—一琴川琴社。他师承了陈爱桐的优秀传统,又吸取了京师琴派沈音的创造,形成了„清、微、淡、远”的琴风。

三百多年来,虞山琴派弟子云集,名家辈出,当代琴家吴景略先生尤其值得称赏。吴景略先生演奏风格连贯流畅,华丽多姿,有我国南方特有的抒情、柔美、如歌的特点。而在柔美之中,又往往交错有跌宕起伏,激昂遒劲的神韵,格调新颖,今人神往。

书法

常熟书法,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在任常熟县尉时,结识了一位擅书者才得于日臻精进,从而取得了极为突出的个人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也为常熟开启了以书法陶冶素养的风气。至今城内留有醉尉街、洗砚池等张旭学书的古迹与传说。

元朝以后,常熟书法名家累世不绝,尤以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涌现的杨沂孙、翁同龢,

白茆山歌

白茆山歌为吴歌一脉,源远流长。

白茆山歌是白茆塘流域的常熟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常熟人民智慧的结晶。 传说汉代张良曾来白茆传授山歌,至今白茆山歌中还有“张良就是唱歌郎,坐着风筝教思乡”的唱词。白茆山歌突出表现了白茆人民的思想情感。可以说每一首山歌都是情真意切的。白茆山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白茆山歌的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白茆山歌不仅流传于民间,而且也影响到文坛,使历代许多文人学者为之倾倒。白茆山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采,譬如比、兴、赋的运用。白茆山歌曲调优美,有大山歌、小山歌、四句头、吭吭调、打夯调春调、邀调、划龙船调、搭凉棚调等几十中山歌调。

白茆山歌名副其实是我国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长期以来,常熟人民为这个一土生土长的民间文艺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白茆山歌至今仍保护得比较完整。

白茆山歌举世瞩目,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所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立博物馆、欧亚等地的民俗民间文艺研究学者均专程赴白茆实地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1995年白茆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山歌展览馆,并向社会开放。1998年“白茆山歌发展研究会”成立,标志着白茆山歌的研究走上了有序、规范的道路。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白茆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慷慨吐清音,明转出自然”的白茆山歌会越唱越动听。 常熟灯谜

常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隐迷代有传闻。

南朝宋时,担任过海虞县令的文学家鲍照,曾将历史的廋辞、隐语编纂成集,他隐“井”、“龟”、“土”的三首谜诗,被誉为“百代字谜之祖”。

明末文学家,邑人钱谦益,有《癸亥元夕宿坟上》诗:“博霭春泥黯黯吹,一灯如豆夜何其。愁倚短檠听更漏,闷拨寒炉记岁时。好景良宵浑弃掷,暗尘明月费尽思。猜残灯迷无人解,何处凭添两鬓丝。”由诗可见:明天启间常熟已盛行新春猜谜。

晚清小说家曾朴邑人,所著《孽海花》用灯谜的手法,将真名实姓,化作书中人名。 民国时,通俗教育馆于每年新正、元宵时,悬谜征射,很吸引人。

邑人谜著,年久散佚,传世教少。现存者有清光绪间顾锡珍灯谜稿本等数种。

解放后常熟市工人文化宫于1956年辟灯谜室,逢节假日开放。1957年编印《灯谜集》,收职工创作灯谜。1986年4月市民文协会与《知识窗》杂志联办”一九八六年春节常熟灯谜邀请赛”。

许多谜书及《知识窗》、《文化娱乐》、《智力》、《中华谜报》等报刊上,有常熟灯谜爱好者的作品、文稿。一些基层单位,如:市印染厂、徐市中学,亦坚持开展灯谜活动。编印《虞山虎啸》、《谜花飘香》等内部谜刊。

2000年,徐市镇被评为灯谜活动特色乡镇。12月18日,由市文化局、徐市镇政府创办的徐市灯谜馆开馆,并举办“江浙沪灯谜邀请赛”。

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灯谜活动,将以更加绚丽多姿的面貌,绽放在新世纪。

评弹

评弹,是苏州的评话和弹词的统称,评话又称说大书,以讲历代军国大事为主,其演员多为单挡(一人),演出时讲究说表、插噱、口技、手面和眼神等,一般具有较大幅度的动作。弹词又称说小书,大多演唱传奇及野史中的悲欢离合故事,其演员由单档发展为双档、三档(男女兼有),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吟唱时常用弦子、琵琶伴奏。由于评弹的清洁曲折离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赏,故数百年来流传于江、浙、沪城乡,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由于常熟是苏州评弹的故乡,在评弹界中名家响档众多,代有相承。常熟评弹演员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创演了不少剧目,获得好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期初作业

萧蜕三位常熟籍书法家最负盛名。杨沂孙所作篆书,吸收金文、石鼓文、秦权量诏版、汉碑篆书而自成一格。萧蜕篆书丰盈而不臃肿,隶书浑秀见长,草书纯正自然,行书圆润活泼,可谓四书皆精,被誉为“江南第一书家”。两朝帝师翁同龢,早年学欧、褚、柳、赵。中年学颜,得其风骨,更出入苏米,时称“孩儿体”。晚年学隶,回腕作书,力追静穆。时人得其片纸只字,辙视为珍宝。《清史稿》等文献称翁之书法“自成一家,又为世所宗”、“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为乾、嘉以后一人。”常熟博物馆藏有杨沂孙、翁同龢、萧蜕书法墨宝多幅,可供观赏。

绘画 常熟绘画,可追溯到元代的黄公望。黄氏多才多艺,工书法、诗词、散曲,尤精于山水画。创作注重写生,取材多以虞山、富春一带山水为主,或以浅绛或以水墨设色。构图气势雄厚,笔下山水,“峰峦浑厚,草木华滋”,被誉为“元四家”之首,对明清山水画影响深远。明代江南名画家周之冕,所绘花卉,勾染点簇,兼工带写,自成一派,被画史称为“勾花夹叶派”。清初是常熟绘画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人物首推王石谷。王氏祖上四世皆善画,少时专访黄公望作品,二十岁后得王鉴、王时敏悉心指授。五十岁后画风成熟,为社会推崇,有“画圣”之誉。王氏画风宗学者甚众,渐成“虞山画派”。王氏之后,尚有吴历、杨晋、黄鼎、马之驭、蒋延锡、蒋宝龄等,均为名重一时的画家。

篆刻 常熟近现代篆刻家中,成就与影响最大的首推赵古泥。赵古泥(1874—1933),又名石,字石农,为闻名海内外的篆刻大师,世称“赵派”。赵氏少时即拜在吴昌硕门下。赵氏得名师指授,书刻技艺大进, 受到罢官归里的翁同龢赞许,愈加勤奋,除治印外,先后为收藏家沈汝瑾铭刻由吴昌硕命题的古砚一百余方。赵氏还擅刻碑,敢于攻坚,牙、铜、玉、石,无一不可。又涉猎于甲骨、碑版、古、封泥之属。所治之印,古朴拙茂,恢宏宕落,寓奇于正,自成新意。在晚清印坛被称为吴昌硕之后的“江南第一人”。作品有自辑的《拜缶庐印存》四十卷,另有各家所辑的《赵古泥印存》。20世纪20年代日本著名书法家桥本关习、国内草书大家于右任先后慕名专程到常熟拜访赵氏。赵氏喜掖后进,1928年春,后有“北齐(白石)南邓(散木)”之称的邓氏,到常熟拜赵为师,尽得精髓,故自治小印曰“虞山弟子”。赵氏独女林,篆刻秉承乃父遗风,厚重古朴,拙中见巧,颇得秦汉玉玺真谛。平生所作有《晋凤印存》,近年又由日本中野遵编辑成《赵古泥赵林父女印谱》。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自网络,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存储mp3等牵扯版权的文件,文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www.xiumi360.com/minsu/589.html

© 2022-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秀米生活常识 版权所有

QQ联系方式:vip@xiumi360.com    [tags标签大全]